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日前在誠品發現好東西,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的浮世繪大師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全套四十八張的明信片,這可是在網路上找不到完整版的好東西啊!雖然價格不便宜,還是買了~~大師的作品,值得珍藏,細細品味。

2000年,美國雜誌《生活》 把葛飾北斎列入「百位世界千禧名人」,贊揚他一生都在力求進步,想辦法讓自己的畫更加完美的精神。雖然一生中作了無數的名畫,名聲響亮,葛飾大師卻是一個 謙卑踏實的人。在他74歲那年,葛飾惋惜自己對畫畫還不夠天份。在一本自傳裡,他說:「說實在的,我70歲之前所畫過的東西都不怎麼樣,也不值得一提。我 想,我還得繼續努力,才能在100歲的時候畫出一些比較了不起的東西。」

遺憾的是,葛飾大師沒活過百歲。臨死前,他感歎地說:「我多麼希望自己還能再活多五年,這樣子我才有時間嘗試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他當時89歲。


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是日本美術史上最奇特、最有才氣的畫家,也是浮世繪葛飾派的創始人。

  本名中島時太郎,父親中島伊勢是幕府的御用鏡師。日本寶曆十年(1760年)9月23日生於江戶本所立川(今東京墨田區),十歲時改名鐵藏,直至1797年始用現名。北齋自小就在雕版師傅門下學刻木版術,後在租書店當學徒。

   十八歲拜浮世繪畫家勝川春章為師,後因他私下改學狩野派畫家狩野融川,被春章逐出師門。不久,在融川門下也因失言瀆犯老師而被逐。他一度生活無依,只得 流落街頭叫賣辣椒、掛曆謀生。不過,卻讓他可以自由的研究浮士繪各宗派的作品,他更潛心研究當時荷蘭人傳入的西洋畫風,北齋寬廣的包容力使他的畫技一變再 變,超越同時期的畫家,自成一派。

  北齋性喜求新求變,習慣於流浪生活,曾數度去關西、名古屋一帶,與各色人等交往,一生中大約遷居九十三回。因為居無定所、生活漂泊,使得家業不興,中年喪妻,兩個女兒先後早夭,三女的婚事不諧,晚年再遭火災,毀去了他幾十年的畫稿與心血,更讓他飽嘗了人世炎涼。

   但他對於藝術的執著卻從未動搖。一生所作大量插圖、畫譜、版畫和漫畫,是日本史上最多產的畫家,更造就了他在浮世繪創作上無與倫比的傑出成就。在他從事 繪畫的七十多年生涯當中,共變換了三十餘次的筆名,我們知道的就有春朗、宗理、北齋、畫狂人、辰政、戴鬥、雷震、可候、為一、畫狂老人等,葛飾北齋還經常 把用過的別號,贈送給自己的高足弟子,在執禮甚嚴的日本文化中,更可見其與眾不同的率真個性。

  關於北齋繪畫的傳奇故事很多,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有兩件事蹟。其中之一是他曾經在一粒米上面,用毛筆畫出兩隻完整生動的麻雀,另一件則是他曾在護國寺的庭院裡,用120張畫紙平鋪,當眾揮毫,畫出超級巨大的達磨像。

  葛飾北齋最有名的《富嶽三十六景》是他晚年的作品。這套聞名世界的版畫連作,不僅僅是北齋的代表作,同時也是眾多描繪富士山作品中之翹楚,享有浮世繪版畫最高傑作的美譽。

   從1822年至1830年,北齋花了七八年之久才得以完成《富嶽三十六景》。全部用「富士山背」取景,三十六景完成後,因為非常受大眾喜愛,北齋又有十 張續作,仍以三十六景為名,多取景於內陸,於是合前作,共計四十六張。一般俗稱初版的36景為「表富士」,追加的10景為「裏富士」。 初版於天保2年(1831年)發行,出版商為西村屋与八。

  北齋畫《富嶽三十六景》時,畫功已趨化境。其中《神奈川衝浪裏》自古以來即與同一組版畫中的《凱風快晴》、《山下白雨》並稱為三大傳世名作。

《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衝浪裏》

以“Great Wave” 巨浪之名,在十九世紀末傳出國外,最早成為世界最著名的日本浮世繪。畫面上被梵谷喻為「鷲爪」的驚濤駭浪激起飛沫,即將吞噬小舟。北齋把視點降低,彷佛自 己在小舟中隨波翻騰,仰望浪頭及富士山,身歷其境地捕捉住整個場面。將大自然排山倒海的逼人氣勢,抒發得淋漓盡致,其絕妙之處,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然而 這幅珍品,並非一朝一夕寫成,北齋於享和至文化年間(1800年左右)所發表的西洋風格版畫中,也有過類似的作品,換言之,前後共歷經了三十年漫長歲月, 才將這意象逼真的畫面完成。波濤中載浮載沈的小舟,是房總地區(現在的千葉縣)用來運送新鮮魚貨的運輸船。

《富嶽三十六景》之《從御廄川看兩國橋夕陽》

描繪了一艘渡船載著風塵僕僕的下層市民,他們在夕陽西下之時乘船返家。船上是販夫走卒,身心疲頓,風光雖美也無暇領 略。伏在船舷的一小乘客,把汗巾放進河水,任水飄浮地玩著。注意富士山不可撼搖地居於畫面中心,北齋畫有深意焉!再沒有那幅畫可以更好地概括日本民族的處 境和相應的精神。

《富嶽三十六景》之《凱風快晴》又名紅色富士山

據說在暮夏初秋,當南風吹拂,天空晴朗時,富士山的斜坡在陽光下會呈現赤紅色。這是北齋作品中構圖最具抽象感的一 幅,採用日本傳統的黃金分割1:1:3:7比例,讓富士山呈現穩重祥和的美感。1820年時,有一種便宜的“柏林藍”顏料流入日本,導致了風景版畫的大量 創作和流行。北齋只用一種藍刻畫晴、霧、山、水、林、屋時,依然生機勃勃,可算“藍分五彩”的妙手。

  北齋的風景畫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抽象式的雄偉與純淨,技巧方面則是盡其可能的精簡。在日本美術史上,北齋是位想像力特別豐富的實驗藝術家。據說他曾將鵝蹼沾滿了紅色顏料,任其自由地覆印於白紙上,最後依勢落筆而成美麗的秋楓圖。

  北齋的才能不僅在風景畫領域,而且在讀本插圖、花鳥畫甚至《百物語》這種妖怪畫等所有畫域都有嶄新的表現,還反映在肉筆劃中。他自號「畫狂老人」,直至去世留下了數量巨大的作品。通過多產的作畫活動,他追求的主題既有自然,也有人間生活、鬼怪世界。

   他將進入其見聞的包羅萬象的事物的本質,作為一種“動態”來理解,以超常的機智和富有戲劇性的想像力來把握和表現這樣變幻莫測的現象。在《椿說弓張 月》(1807~1808)插圖中出現的諸怪異場面的逼真表現,《北齋漫畫》全十五編收集的三千幅以上素描中令人吃驚的豐富內容,都說明他不僅是偉大的現 實主義者,也是想像力豐富的天才。

  2000年,美國雜誌《生活》把葛飾北齋列入「百 位世界千禧名人」,贊揚他終其一生都在力求進步,想辦法讓自己的畫更加完美的精神。雖然一生中作了無數的名畫,名聲響亮,葛飾大師卻是一個謙卑踏實的人。 北齋是極端的完美主義者,其才華不僅表現在繪畫方面,文筆也超人一等,有雜文、日記傳世。葛飾北齋在74歲的時候,感慨自己的畫工還有待加強,在日記裡 說:「說實在的,我70歲以前所畫過的東西都不怎麼樣,也不值得一提。我想,我還得繼續努力,才能在100歲的時候畫出一些比較了不起的東西。」

  葛飾北齋活到八十九歲,於1849年(嘉永二年)去世,留給世人三萬多件優秀的畫作。但北齋對藝術永不枯竭的熱忱,讓他對繪畫還有更高的期望,臨終時自歎:「倘殘延十歲,五載亦罷,吾始堪稱真畫工。……至百歲之末,終草成此畫道。」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askagn&book=3&page=1

看更多浮世繪請點此: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TFAJANG&book=1222&page=1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