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參加付費講座送了這本書,我拿來閱讀,有些內容寫的不錯,摘錄如下,與大家分享~
興趣和事業是不同層級,兩者不宜混為一談。事業和股東、客戶存在利害關係。讓你可以有飯吃、過好的生活,是很嚴肅的事情。
興趣則是不管有沒有飯吃,都要可以維持,只要老子高興就好的事。
一個人的興趣和事業能兼顧當然最好。但你必須認真評估,究竟你的興趣有沒有市場性,若只是自己喜歡、自我感覺良好,經常無法成為工作或事業。
p57
真要靠學校老師和教授教,很難成為企業家,反而是街頭智慧常能調教出桿衝、願意冒險,具創業精神而不自我設限的實踐家
如果自認為聰明,甚至聰明外露,那就只是小聰明,不是真正的聰明,反而是很大的缺點,在商場上,人家看了就想要防範你。
自以為聰明,往往就聽不到別人話裡有話,但謙虛的人願意不恥下問,就不了解之處繼續請教對方,實力也就不斷跟著提升上來。
p63
做任何事情都要與時俱進,任何獲利機會都不是永遠。p117
想繼續生存就要不斷進攻,花在攻擊的心思和力量,一定要大過於維持現況的慣性,企業才能維持成長的動力。p121
台灣諺語談管理:
寵豬舉灶,寵子不孝。p115
欠錢走主顧 p124
本書介紹:
追求「唯一」比搶「第一」重要,標榜「第一」,只會帶來得意忘形。
我的人生和事業不學別人模式,只求唯一,
我50歲才認清自己,找到熱情,
你也可以翻轉既定規則,成就獨特真誠的人生路。
劉金標,台中沙鹿人,巨大集團創辦人,以推廣自行車運動而聞名,因為他的推廣,也讓台灣在每年的五月都有專屬的「台灣自行車月」。
一九七二年創立時從代工做起,整整三十年,立足台中大甲,巨大集團從無到有,一步一腳印耕耘出全球頂級自行車國際品牌──捷安特。
「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但我卻是五十才不惑。」劉金標說自己是做生意做到六十歲時,才真正體會到,以賺錢為目的,是最膚淺的人生目標。
七十三歲,劉金標因為一身是病,開始騎腳踏車,一開始,騎得很辛苦,但透過環台,逐漸發現新的自我,也對健康有信心,回到公司後,帶動公司騎自行車的風氣,也帶動社會騎車的風氣。八十歲,又再環台一次,甚至遠征日本的瀨戶內海島波海道,藉這些騎車經驗,劉金標對自己和人生,有新的領悟:有時糊塗一點,反而可以突破上限!相反的,如果自認為自己體能只到這裡,就差不多也只是這樣而已。
作者尤子彥為《商業周刊》資深撰述,劉金標是他採訪過上千位採訪對象之一,在尤子彥眼中,劉金標不只是一位創立全球最大自行車集團,事業版圖落在世界地圖的成功企業家;以及帶頭成立A-Team(社團法人台灣自行車協進會),讓自行車產業在台灣紮根、升級,繼續前進的產業界標竿人物;最特別的是,劉金標因開始親自騎車,騎出傳教士般的志業熱情,以及倒吃甘蔗般的人生逆轉滋味。
這樣的淬煉,不但讓其事業成就高峰不墜;所反覆醞釀的人生智慧,更帶給作者深刻體會,每回與劉金標的同騎對話,皆是一趟與智者前行的心靈洗禮,更是劉金標快意人生的智慧結晶。
本書特色
不只是遊記,更是80年生命旅程:
本書以遊記為表,生命故事為裡。雙線併進,短篇寫作,不枯燥,不說教。標哥帶路,也帶讀者看懂人生風景。
蘇格拉底式啟發,有溫度的分享:
本書不是成功傳記故事,也不是環島騎車挑戰記事,卻讓讀者看到標哥真正想熱切分享給年輕人的心情;以第一人稱娓娓道來,就像與蘇格來底在夢中相約,促膝而談,沒有距離。
不只說經營故事,更看到態度與高度:
從創業求賺錢,到轉為經營志業的格局和高度,真誠分享在成與敗中喪失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找出什麼才是終極有價值的事。
劉金標 口述 / 尤子彥 撰稿
劉金標
1934年生,台中沙鹿人,巨大集團創辦人,以自創品牌「GIANT」(捷安特)成為全球自行車龍頭,被譽為台灣自行車業教父。1982年當選第8屆「十大傑出企業家」、2004年榮獲外貿協會「推廣台灣國際品牌特別貢獻獎」;2006年獲頒「華人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2007年獲頒「安永年度創業家獎」,2002年提出台灣觀光自行車島概念,2007年以73歲高齡完成單車環島,一生致力於提倡優質單車生活態度,至今熱情不褪。
尤子彥
台中人,大學修心理,研究所念新聞,曾任臨床心理師、報社財經記者,現為《商業周刊》資深撰述,著有《大店長開講》
本文為摘錄,精彩全文請見《沒有唯一,哪來第一》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2015/Giant/
興趣和事業是不同層級,兩者不宜混為一談。事業和股東、客戶存在利害關係。讓你可以有飯吃、過好的生活,是很嚴肅的事情。
興趣則是不管有沒有飯吃,都要可以維持,只要老子高興就好的事。
一個人的興趣和事業能兼顧當然最好。但你必須認真評估,究竟你的興趣有沒有市場性,若只是自己喜歡、自我感覺良好,經常無法成為工作或事業。
p57
真要靠學校老師和教授教,很難成為企業家,反而是街頭智慧常能調教出桿衝、願意冒險,具創業精神而不自我設限的實踐家
如果自認為聰明,甚至聰明外露,那就只是小聰明,不是真正的聰明,反而是很大的缺點,在商場上,人家看了就想要防範你。
自以為聰明,往往就聽不到別人話裡有話,但謙虛的人願意不恥下問,就不了解之處繼續請教對方,實力也就不斷跟著提升上來。
p63
做任何事情都要與時俱進,任何獲利機會都不是永遠。p117
想繼續生存就要不斷進攻,花在攻擊的心思和力量,一定要大過於維持現況的慣性,企業才能維持成長的動力。p121
台灣諺語談管理:
寵豬舉灶,寵子不孝。p115
欠錢走主顧 p124
本書介紹:
追求「唯一」比搶「第一」重要,標榜「第一」,只會帶來得意忘形。
我的人生和事業不學別人模式,只求唯一,
我50歲才認清自己,找到熱情,
你也可以翻轉既定規則,成就獨特真誠的人生路。
劉金標,台中沙鹿人,巨大集團創辦人,以推廣自行車運動而聞名,因為他的推廣,也讓台灣在每年的五月都有專屬的「台灣自行車月」。
一九七二年創立時從代工做起,整整三十年,立足台中大甲,巨大集團從無到有,一步一腳印耕耘出全球頂級自行車國際品牌──捷安特。
「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但我卻是五十才不惑。」劉金標說自己是做生意做到六十歲時,才真正體會到,以賺錢為目的,是最膚淺的人生目標。
七十三歲,劉金標因為一身是病,開始騎腳踏車,一開始,騎得很辛苦,但透過環台,逐漸發現新的自我,也對健康有信心,回到公司後,帶動公司騎自行車的風氣,也帶動社會騎車的風氣。八十歲,又再環台一次,甚至遠征日本的瀨戶內海島波海道,藉這些騎車經驗,劉金標對自己和人生,有新的領悟:有時糊塗一點,反而可以突破上限!相反的,如果自認為自己體能只到這裡,就差不多也只是這樣而已。
作者尤子彥為《商業周刊》資深撰述,劉金標是他採訪過上千位採訪對象之一,在尤子彥眼中,劉金標不只是一位創立全球最大自行車集團,事業版圖落在世界地圖的成功企業家;以及帶頭成立A-Team(社團法人台灣自行車協進會),讓自行車產業在台灣紮根、升級,繼續前進的產業界標竿人物;最特別的是,劉金標因開始親自騎車,騎出傳教士般的志業熱情,以及倒吃甘蔗般的人生逆轉滋味。
這樣的淬煉,不但讓其事業成就高峰不墜;所反覆醞釀的人生智慧,更帶給作者深刻體會,每回與劉金標的同騎對話,皆是一趟與智者前行的心靈洗禮,更是劉金標快意人生的智慧結晶。
本書特色
不只是遊記,更是80年生命旅程:
本書以遊記為表,生命故事為裡。雙線併進,短篇寫作,不枯燥,不說教。標哥帶路,也帶讀者看懂人生風景。
蘇格拉底式啟發,有溫度的分享:
本書不是成功傳記故事,也不是環島騎車挑戰記事,卻讓讀者看到標哥真正想熱切分享給年輕人的心情;以第一人稱娓娓道來,就像與蘇格來底在夢中相約,促膝而談,沒有距離。
不只說經營故事,更看到態度與高度:
從創業求賺錢,到轉為經營志業的格局和高度,真誠分享在成與敗中喪失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找出什麼才是終極有價值的事。
劉金標 口述 / 尤子彥 撰稿
劉金標
1934年生,台中沙鹿人,巨大集團創辦人,以自創品牌「GIANT」(捷安特)成為全球自行車龍頭,被譽為台灣自行車業教父。1982年當選第8屆「十大傑出企業家」、2004年榮獲外貿協會「推廣台灣國際品牌特別貢獻獎」;2006年獲頒「華人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2007年獲頒「安永年度創業家獎」,2002年提出台灣觀光自行車島概念,2007年以73歲高齡完成單車環島,一生致力於提倡優質單車生活態度,至今熱情不褪。
尤子彥
台中人,大學修心理,研究所念新聞,曾任臨床心理師、報社財經記者,現為《商業周刊》資深撰述,著有《大店長開講》
本文為摘錄,精彩全文請見《沒有唯一,哪來第一》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2015/Giant/
2 則留言:
Hi there,
Hope you are well. We've come across your blog and love your snaps!
I am Charlotte Chen, Co-Founder and CMO of travel app Spottly and publisher of Spottly Insider Magazine, a free and ad-free quarterly travel magazine for our app.
See our previous issue here:
www.spottlyinsider.com/no-02-singapore-issue/
For the 3rd issue, we are writing a guide for Taipei and came across 2 photos we like from your website for 101玩具王國 (as attached)
http://www.mylifebits.org/2011/03/blog-post_14.html
Our free magazine will be distributed for free, in more than 100+ locations across Singapore, Taipei and Hong Kong.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ask for your permission to use those 2 photographs? We will properly credit you for them in our zine.
Let me know if that's possible!
Best,
Charlotte
Dear Charlotte:
謝謝妳對於我的照片的厚愛,請使用~
3rd issue 完成跟我分享一下吧!
謝謝
祝生意興隆~
George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