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中山公園 Zhongshan Park 操場上的年輕男女的春天也來了。

這個商圈是我每天活動的地方,因為我就住在這裡。小時候,在南部老家,也最喜歡去中山公園,裡面總有許多攤販跟遊玩的地方。不約而同地,上海也有個中山公園,同樣都是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孫中山先生。故名中山公園。 

這天來中山公園散步,先買了個南瓜餅,邊走邊吃著。

春天到了,花都盛開啦~




操場上的年輕男女的春天也來了。

小貓探出頭來~~







上海中山公園由來

上海中山公園位於上海市長寧區白利南路(長寧路)和愚園路口,占地總面積為320畝;中山公園原稱兆豐花園(Jessfield Park)也稱極司非而花園,原是英國兆豐洋行大班、地產商霍格(H.Fogg)在上海西郊的私家花園,由極司非爾路通往靜安寺。霍格將花園北半部靠近蘇州河的部分賣給了美國聖公會,聖公會在那裡創辦了聖約翰書院,以後發展成聖約翰大學,也就是今天毗鄰中山公園的華東政法大學。

1914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將花園南半部改建為租界公園,定名為兆豐公園,實質卻屬於越界築路。公園當時佔地320畝,大門位於白利南路和愚園路路口。1943年日本佔領軍將租借交還汪精衛政權,兆豐公園於是改名中山公園並沿用至今。

上海中山公園的建築特色

上海中山公園面積約為20萬平方米,其中大大小小的景點共120餘處,各具特色;中山公園以英國園藝風格為主,巧妙融合中國園林、日式園林以及植物園,獨樹一格,是上海目前保持最完整的老公園;中山公園內擁有許多極具代表性的園林景觀,其中有12個景點被評選為「中山公園十二景觀」,獲得「上海市四星級公園」的美名,吸引不少慕名前來上海旅遊的遊客參觀欣賞且拍照留念。

中山公園上海目前保留得最為完整的老公園,園內以英式園藝風格布局,融入中式園林、日式園林與植物觀賞園的元素,成為探究上海造園歷史的優良範本。園中有12處優秀點並稱

「中山公園十二景觀」

銀門疊翠(公園南大門)

南門始建於1917年,2001年因地鐵二號線建設需要,改建為開放式廣場綠地,保留原有的香樟樹林,設置架空式弧形園門、大型景觀石等。

花墅凝香(牡丹園)

建於1956年,內有始建於1916年的牡丹亭(原名中國式涼亭)。牡丹園以盆景式樹壇為中心,有大小15個牡丹花壇、頗有歷史記載的「殿春花墅」遺風。

水榭絮雨(陳家池)

陳家池北面有水榭,水面寬闊,景色請新,春暖花井時節,沿岸楊柳飛絮鋪天蓋地,蔚為奇觀。兼以春雨瀟瀟,細雨如絮,臨榭觀景,令人心曠神怡,是公園觀雨佳處。

綠茵晨暉(大草坪)

公園內分布6處草坪,其中有佔地面積達8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區,綠茵綿延,視野開闊,周圍有眾多景點簇擁,富有自然風光,是公園景區精華之所在。

芳圃吟紅(月季園)

月季是公園的特色花卉。初在園內散植,為方便遊客觀賞月季而闢建月季園,成為當時著名的月季培植園地。1956年擴建為規則式和不規則式兩處月季園。2001年再次擴建,使園地面積擴展到3300平方米。

雙湖環碧(鴛鴦湖)

1958年擴建公園時,以人工挖湖築山造成,以後又植樹造林、圍砌湖岸,形成「凹處聚水凸為山」的鴛鴦湖景區,四圍碧水清澈,景色清新。

荷池清月(荷花池)

1937年堆造西山時,形成荷花池塘,成為公園主要景觀之一。池呈月牙形,背靠西山坡,面對西草坪,綠化設置富有特點,黃楊造型的「中山公園」四個大字,別具情趣。

林苑聳秀(山水園)

利用原有小河浜圍砌石岸,依自然風格構築園林小品,有太湖石、小石橋、花架穿廊、山地竹亭、高山跌水、荷池水灣、石罅洞天等諸景,高低錯落,精巧自然。

獨木傲霜(大懸鈴木)

據工部局年報載,此株大懸鈴木來自義大利,1866年由園主霍格種植,至今已經歷130多年滄桑歲月。現在已是華東地區樹冠最大、樹榦最粗、樹身最高的懸鈴木。

石亭夕照(大理石亭)

大理石亭是1935年遷建園內的西方古典主義園林建築,1999年列為「上海市近代建築保護單位」。石亭面對大草坪區,亭後以龍柏樹為屏障,極富歐陸古典園林情調。

虹橋蒸雪(大石橋)

東泥山風景區地勢起伏婉蜒,湖岸曲折,水波蕩漾。1959年建成的花崗岩大石橋跨越陳家池,隱身於香樟樹林之中,處在水霧蒸騰、嵐氣吞吐之間、意境深邃幽靜。

舊園遺韻(後園門)

1914年花園改建為公園時,園門即設在現址。近百年來,這裡林木蓊鬱,風貌依舊,頗具幽思。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