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景點就是這裡了: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一德街上,據說是法國拿破崙三世出錢蓋成的。光石頭的採集就花了8年,然後蓋了25年。也因為是全石構成,所以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沒有被破壞成功,外牆上還有當年被放火燒的焦黑痕跡。到了這個景點前拍照,霎那間還以為來到了歐洲觀光呢!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一德路舊部前56號(地鐵二號線 海珠廣場站)
完整97張照片請點此觀賞: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16324969423171912638/albums/5893096543001142529
除了舉行彌撒,石室教堂平日不對外開放,惟因周日會進行多場彌撒,所以在周日可以全天進內參觀,開放時間從早上到傍晚英語彌撒結束後。在周日的非彌撒時間,遊客可隨便參觀和拍照,彌撒期間則不准許在教堂內隨便走動和拍攝,但非天主教徒亦可以參與彌撒活動。
而遇到復活節、聖誕節等宗教節日的時候當天夜晚也會有彌撒活動,受場地限制原則上優先供天主教徒入內,非天主教徒在人數不多的情況下也可以入內參加。
彌撒時間表
石室聖心教堂建築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塔尖到地面高度為58.5米。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構的哥德式教堂之一,其餘三座當中包括著名的巴黎聖母院。教堂建築上有許多與巴黎聖母院相似的地方,原因可能是教堂設計於1863年,此時法國本土正在對巴黎聖母院進行大規模的維修,維修本身提供了法國建築界重新深入了解巴黎聖母院的機會,因此設計石室教堂的兩位法國建築師可能從中得到啟發。但教堂建造的時間已經是19世紀後半葉,距離巴黎聖母院所處的中世紀已經十分遙遠,所以設計上有了不少改進,整體上屬於哥德復興式建築。1863年6月28日是天主教聖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並命名為聖心大教堂。教會獲得法皇拿破崙三世的資助,同時亦獲御准在法國的天主教徒中進行募捐,其後教會聘請兩位法國建築師Vonutrin和Humbert負責設計,並在1864年接納其設計開始正式興建。
由於教堂全部使用花崗石建成,而廣州並不出產花崗石,教堂用盡了當時從香港九龍的牛頭角及茶果嶺開採出來的大麻石。這些石用帆船運至廣州,再用人工打鑿,吊裝,粘合。建造過程經歷重重艱難,最初由兩位法國工程師指揮,由於與本地工人語言不通,加上中國人從來沒有建造哥德式教堂的經驗,工程開展數年,僅壘起幾尺高的石塊,後來得一位到工地探望同鄉的廣東揭西縣坪上鎮尖田村南門(一說為揭西縣河婆鎮)建築工人(石匠)蔡孝留下擔任總管工,前後歷時25年,終在1888年完成。單單是開採用石,就已用了8年。由於教堂是用花崗石建築,故又名「石室」。
石室聖心教堂正面是一對巍峨高聳的雙尖石塔,西側石塔裝置時鐘,而東側石塔則安放五個法國運來的銅響鐘;教堂內有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合掌式的花窗欞分布在正面大門上和四周牆壁。教堂的門窗均以紅、黃、藍、綠等七彩玻璃鑲嵌,既避免了室外強光射入,又使室內光線終年保持著柔和,形成慈祥、肅穆的宗教氣氛。在高處俯瞰整座教堂,會發現其像一個平放的十字架。 維基百科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一德路舊部前56號(地鐵二號線 海珠廣場站)
完整97張照片請點此觀賞: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16324969423171912638/albums/5893096543001142529
除了舉行彌撒,石室教堂平日不對外開放,惟因周日會進行多場彌撒,所以在周日可以全天進內參觀,開放時間從早上到傍晚英語彌撒結束後。在周日的非彌撒時間,遊客可隨便參觀和拍照,彌撒期間則不准許在教堂內隨便走動和拍攝,但非天主教徒亦可以參與彌撒活動。
而遇到復活節、聖誕節等宗教節日的時候當天夜晚也會有彌撒活動,受場地限制原則上優先供天主教徒入內,非天主教徒在人數不多的情況下也可以入內參加。
彌撒時間表
- 星期一至五:清晨6:30,7:00(粵語/廣州話)
- 星期六:晚上7:00(國語/普通話)
- 星期日:清晨6:30及上午8:30(粵語/廣州話),上午10:30(國語/普通話),下午3:30(英語)
石室聖心教堂建築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塔尖到地面高度為58.5米。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構的哥德式教堂之一,其餘三座當中包括著名的巴黎聖母院。教堂建築上有許多與巴黎聖母院相似的地方,原因可能是教堂設計於1863年,此時法國本土正在對巴黎聖母院進行大規模的維修,維修本身提供了法國建築界重新深入了解巴黎聖母院的機會,因此設計石室教堂的兩位法國建築師可能從中得到啟發。但教堂建造的時間已經是19世紀後半葉,距離巴黎聖母院所處的中世紀已經十分遙遠,所以設計上有了不少改進,整體上屬於哥德復興式建築。1863年6月28日是天主教聖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並命名為聖心大教堂。教會獲得法皇拿破崙三世的資助,同時亦獲御准在法國的天主教徒中進行募捐,其後教會聘請兩位法國建築師Vonutrin和Humbert負責設計,並在1864年接納其設計開始正式興建。
由於教堂全部使用花崗石建成,而廣州並不出產花崗石,教堂用盡了當時從香港九龍的牛頭角及茶果嶺開採出來的大麻石。這些石用帆船運至廣州,再用人工打鑿,吊裝,粘合。建造過程經歷重重艱難,最初由兩位法國工程師指揮,由於與本地工人語言不通,加上中國人從來沒有建造哥德式教堂的經驗,工程開展數年,僅壘起幾尺高的石塊,後來得一位到工地探望同鄉的廣東揭西縣坪上鎮尖田村南門(一說為揭西縣河婆鎮)建築工人(石匠)蔡孝留下擔任總管工,前後歷時25年,終在1888年完成。單單是開採用石,就已用了8年。由於教堂是用花崗石建築,故又名「石室」。
石室聖心教堂正面是一對巍峨高聳的雙尖石塔,西側石塔裝置時鐘,而東側石塔則安放五個法國運來的銅響鐘;教堂內有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合掌式的花窗欞分布在正面大門上和四周牆壁。教堂的門窗均以紅、黃、藍、綠等七彩玻璃鑲嵌,既避免了室外強光射入,又使室內光線終年保持著柔和,形成慈祥、肅穆的宗教氣氛。在高處俯瞰整座教堂,會發現其像一個平放的十字架。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