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陳箴CHEN ZHEN 不用去紐約巴黎生活同樣國際化-RAM上海外灘美術館ROCKBUND ART MUSEUM

請問陳箴展覽的計畫是怎麼生成的?專訪展覽策展人 侯翰如

侯 從建館之初我便一直擔任外灘美術館的顧問,之後也陸續參與其他的計畫討論。美術館方面也是希望每位顧問隔幾年能幫忙館方策畫一個展覽。2010年我曾策畫一個名為「日以繼夜,或美術館可為之若干事」的展覽(該展邀請九位當代藝術家赴上海調查、研究上海的歷史與現況),此後就密切關注他們的動態。恰逢五周年,我於是提議做一個一直想做的展覽:陳箴的個展。

典 外灘美術館五周年展選擇陳箴,是希望藉由他展示何種意義?

侯 首先陳箴作為一個上海出身的藝術家,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有很大的重要性,但是他在中國卻沒有很多展覽,觀眾對他的熟悉度也不高。再者,陳箴是上海人,早期的工作都在上海,旅居巴黎之後也是時常兩地來回,他後期的工作也有很大部分是針對上海的研究以及呈現關於上海現代化、城市化對他的啟示。

此外,陳箴已經去世了十幾年,但是他的作品生命力很強,而且一直在世界上許多地方不斷地有展出,所以讓人感覺到他仍舊活著。他談論的話題也是這麼多年來我們面臨的議題,有一種預言性在裡面,我們覺得圍繞此話題所延伸的創作非常好,因此就定下來針對該展的計畫。

典 展覽的主軸定為?

侯 這次展覽我想針對陳箴對上海的研究作為出發點,我跟他的合作是從90年代末期開始,他一直很關心城市化的問題。持續對上海情況進行分析進而與其他國家的城市作比較,特別是巴黎。他的作品涉及到上海的城市變化與分析很有意思。他有許多資料,除了落實到大型創作中之外,裡面還有很多在網上發表過的作品。這些也算是很早期使用網上的藝術形式的實驗性創作。所以我想說這次除了他的裝置之外,也要展出他的這些研究。這些研究性的資料過去沒有正式展出過,特別在中國將是第一次出現他的檔案性的作品。

典 大家都知道陳老師長年旅居法國,所以展覽題目定為「不用去紐約巴黎,生活同樣國際化」,反而有一點反諷的意味。請問關於主題的發想為何?

侯 這個題目其實是來自陳箴在地鐵內看到的一個廣告。他將之拍下來,放在網上研究。這個網上計畫是當時1998年我們在盧森堡的展覽一起實現的,是當時很早將網路作為媒體的一套研究作品。我看到這個照片就覺得很有意思,很能說明中國現在面臨的一系列狀況。中國的現代化推動的動力來自於一個中國夢,這個中國夢其實也就是所謂的「國際夢」,很多人都夢想過上如巴黎、倫敦、紐約等國際性的生活,夢想後來也變成一種推銷的口號。延伸出來的是,究竟我們現在想像的中國的現代化城市應該是什麼的樣子?他應該有什麼樣的特點?這是一個大家都在討論的話題。什麼叫做國際化?全球化?文化變化?甚至社會政治體系的變化……最後都會涉及到我們想要達到的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圖景,什麼樣的理想?究竟國際化是不是最高級的理想?透過一個小小的廣告語言,我們可以看到所有今天的問題都凝聚在這句話裡面,當然是有諷刺的意味。

http://artouch.com/investments/story_2011.aspx?aid=2015060416709




 展覽完整200張照片請看以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8Iv42Y-gM4&feature=youtu.be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